相信甜甜的打虫药仍是不少80后父母的儿时记忆。在这些有“驱虫情结”的家长眼中,打虫子似乎是每个宝宝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保健项目。孩子睡不安稳、脸上有白斑、总说肚子痛……都会想到“娃肚子里是不是有虫子了?”其实大可不必这样紧张,时移世异,随着卫生条件的提高,医生不建议自行给孩子服用驱虫药。

经验性驱虫不可取

上世纪50年代天津市一项调研结果显示,肠寄生虫感染率为67.9%,蛔虫感染率最高,为67.7%;上世纪80年代内蒙古武川县一项调研结果显示,肠寄生虫感染率为36.8%,蛔虫感染率最高,为36.3%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而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,卫生环境的改善,农田使用有机肥的比例下降等,如今儿童寄生虫感染率较几十年前已大为下降。而近几年的调研发现,儿童蛲虫感染率为1.90%;城区感染率为0.51%,乡村感染率为3.01%;学龄前儿童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5.32%,学生感染率为1.91%。因此如今家长大可不必给孩子经验性驱虫。

不建议自行给孩子服用驱虫药还有一个原因——驱虫药使用不当可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。

大多数驱虫药在体内需要经过肝脏代谢肾脏排泄,而婴幼儿的肝肾等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,需要根据患儿的年龄、体重、肝肾功能、感染虫型来选择适当的药物和用法用量。另外,有的药物注明2岁以下小儿禁用,例如阿苯达唑片;或体重低于15kg的儿童慎用,例如伊维菌素片。

家长在用药前应明确诊断是否为寄生虫感染,以及感染寄生虫类型。需要根据虫体种类繁殖特点结合药理作用有针对性地选择驱虫药物,有的药物驱虫谱比较广,但不一定是所有寄生虫的首选药物。即便同一种药物,用于治疗不同虫体感染时的用法用量和疗程也会有所不同,因此明确诊断尤为重要。

这些症状未必是肚里有虫

临床上会遇到家长咨询,孩子睡觉不安稳、磨牙、脸上有白色斑点、肚子疼,需要打虫吗?

其实,除了肠道寄生虫感染,很多生理、病理因素均可引起上述这些症状。例如孩子睡前活动兴奋,幼儿大脑神经发育不健全,夜间睡眠时大脑神经会出现兴奋的状态;睡前进食过饱,消化不良;学习压力大、焦虑、紧张等精神因素都可能引起睡眠不安、磨牙的症状,只需调整孩子的生活饮食习惯,消除这些诱因,观察即可。

同时,还有牙齿咬合关系不稳定也可能引起睡觉磨牙的现象,可以到口腔科做相关检查。

此外,微量元素缺乏、皮肤病等也可能出现面部白斑。肠道感染、肠痉挛、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均可表现为腹痛,需要进一步的专科检查明确病因。

这时,如果盲目服用驱虫药不仅可能会引起药物不良反应,还可能使虫体产生耐药性,给后续治疗增加困难。更麻烦的是,在治疗过程中,寄生虫受药物作用刺激,在体内扭结成团、游窜,可能会出现肠道穿孔、梗阻、脑病等更严重复杂的紧急情况,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,切不可随意服用。

孩子查大便不能在家取样

大便化验也是有讲究的。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大便时间不规律,在家给孩子取样装过来化验会比较方便。其实不然。寄生虫包括滋养体、包囊、卵囊、孢子、成虫、幼虫、虫卵、无鞭毛体、锥鞭毛体阶段,可能含有寄生虫或含寄生虫成分的样本,均需经过恰当的收集和处理,否则可能检测不到感染。

一般粪便样本需要收集在干净的广口容器中,常选择带一个紧密盖子的蜡纸或塑料的容器;或是粪便收集专用试剂盒,并记录收集时间。样本不能被水(可能含有自由生活的原虫)或尿液(可能损害滋养体)污染。

此外,止泻药、抑酸药可以改变粪便的黏稠度;服用钡剂或其他放射性检查造影剂、抗生素,这些物质均会干扰寄生虫的检出,若已使用这些物质,需推迟5-10天或至少2周再收集样本。

通常在腹泻样本中发现原虫的滋养体,必须收集新鲜样本,否则滋养体没有形成包囊可能分解。液体样本应在排出后30分钟内进行检测;软的(半成形的)样本可能含有原虫滋养体和包囊,应在排出后1小时内进行检测;成形的样本检查应在排出后24小时内进行检测,超出以上时限均应放到合适的固定液中。大部分的蠕虫卵、幼虫、球虫的卵囊、微孢子虫的孢子可生存较长时间。

文/郭茂文(首都儿科研究所)

推荐内容